close

(87.3.29  慶祝六十八屆國醫節中醫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)

李曜暄

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  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

烏日  聯和中醫診所院長

 

 

 

 

『氣感』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本能之一,只是隨著歲月的成長,障礙的增加,本能變得遲鈍。筆者學習「無相氣學」三年多,依師傳之法將身心障礙逐漸排除後,本能遂逐漸敏感與強化,運用於針灸臨床,療效益彰,從診斷、選穴、取穴、進針、得氣、行氣、乃至癒後評估,醫者能夠憑藉氣感貫穿整個療程,更能掌握針療的效果。

氣感用於針灸,簡單的說,就是右手手指探穴、施針術,為氣的發射端,而此發射之氣對接受針療患者的種種氣動反應,由左手掌面來感知,如同雷達的接收網。其施術的步驟如下:首先,用右手觸探、撥動病灶的氣或屈伸扭轉活動患部,左手憑氣感能感覺如絲狀、線狀或網狀的氣阻線,連到身體的其它部位;然後,在此線上尋找能夠使這條線膨脹的敏感點,或是選取能夠使這條線膨脹的俞穴;選穴之後循向進針,捻進到一定深度後,整條氣線會膨脹起來,如同導線引爆一般,即為「得氣」;大指轉針朝上時,氣流會往上湧動,大指轉針朝下時,氣流會往下降,務使氣至病所;若氣滯於某處時,氣流會從該處橫衝而出,此時,可拍氣順下,或在該處選穴施針,導氣而下,期使氣能從四肢末稍順出。施針治療後,倘若此緊張的氣阻線能夠變得鬆弛,粗線能夠變成細線,或此線最後能夠消失,病人的症狀常相對於該線的處理程度而緩解或消失,相反地,該氣阻線若依然緊張或更甚,則病情也相對的往往無法緩解或更重,應考量診斷是否周全,或選其它的俞穴,或配合其它療法。

依筆者體驗,氣感所能摸到的並非神經本身,而是神經受障礙導致氣滯或氣阻後的緊張線,因為神經的氣於順暢無阻礙時,是摸不到的。筆者在原有的針灸基礎上,加上氣感作導引,更能印證前人的經驗。例如:循可摸到的坐骨神經氣阻線,往上找到脊椎旁壓迫該神經的骨刺所在,施針使萎縮,若該線的緊張鬆緩時,神經壓迫症狀亦可隨之緩解。壓痛敏感的阿是穴,施針後使氣滯處散開,痠痛常可隨之而緩解。扭挫傷後遺症,循「線」找到遠端牽扯於脊髓或腦中的「傷痛記憶」,將此記憶區舒解後,多年的困擾常可獲緩解。有些病人在進針得氣後,氣的膨脹幅度較小,往往顯示患者的經絡氣虛,宜配合中藥補養。

神經系統分佈及控制全身上下內外,所以,氣感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。欣逢國醫節,筆者將此針灸技巧提供給大家做參考,同時,也提醒讀者勿忽略自己的本能--氣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