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健保給付的中藥劑型是科學中藥粉(簡稱科中),現在幾乎大部份診所是將科學中藥粉依每天量分34包服用,但臨床發現於急性疾病的治療(如:急性流感病人出現發熱、咽喉痛、鼻涕多、嚴重咳嗽、氣喘、頭痛欲裂;或急性胃腸炎之腹瀉、胃腸痛等症狀),常有「緩不濟急、病重藥輕」之不足,所以常有病人說:『中藥效果較慢』。其實,是服法需變通,我有時為求速效自己會一次服用2-3包,或每小時服用1包,直到病勢減緩一半以上,畢其功於一役,治療急性病一樣效果很快達到,即必需服用足量(或至少相對於病勢七八成)的藥。中藥乃利用藥物之寒、熱、溫、涼、平五氣及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五味來調理修正人體五臟六腑的寒、熱、虛、實為陰陽平衡的「致中和」狀態,故寒熱虛實愈大時,服用藥的劑量也應相對增大,可以一次服用1包以上,或兩包藥服藥間隔儘可能縮短,一旦達到症狀減緩之療效後,服藥即可減量減速

慢性病則可規律服藥,是因為體質調理無法短時間內就能夠大幅改變,所以著重耐心、恆心,日起有功,但若科學中藥粉因藥效太弱而無法明顯改善病情提升體質時,可改用飲片煎劑(需自費,健保不給付),效果較強,很多久病重症者才能見效。

另外,有些狀況反而宜少宜緩的服藥法,如:有些病人吃補藥容易上火,或氣滯病人服藥後於身體某處會有悶感、痛感發生(最常見是胃部),可用『少量多次頻服法』,降低每次的不舒服效應,但療效積少成多,總療效仍不變。

再者,服藥時間與欲達到的效果有關,想作用於下半身或肝腎筋骨時,可於飯後2小時或空腹服用;欲作用於上半身或心肺皮膚肌肉時,可於飯後半小時內服用,藉水穀之氣加強;很多人睡前才吃藥是不恰當的,除非特殊狀況,如失眠症等陰虛病人,否則,睡覺是讓身體臟腑經絡休息、還原能量,不宜有藥物作用干擾,影響安眠。

以上乃中藥服用技巧,請各位看倌參考使用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