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88.3.7  慶祝第六十九屆國醫節中醫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)

李曜暄

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  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

烏日  聯和中醫診所院長

    筆者在上屆國醫節中醫學術研討會論文「氣感用於針灸的幾點體驗」摘要中提到:扭挫傷後遺症,循「線」找到遠端牽扯於脊髓或腦中的「傷痛記憶」,將此記憶區舒解後,多年的困擾可獲緩解。言簡義駭,茲以病例一則闡述其要。

 

    尤××,53歲,男性,病歷號:12213,主訴:一年前因車禍導致左腓骨下端骨裂,治療後骨裂癒合,但仍常感左踝痠痛連小腿外側痠而無力,於醫院復健一年無顯效。由氣感感知一氣阻線由左踝沿身側連至左額顳交界處,約是膽經路徑,先用繞旋羅氣功手法鬆動頭額顳部之腦中氣滯處,循線選穴施針,約是陽陵泉、解谿、足臨泣,針兩次後症減,第三次加以推拿患部,次日痠痛轉甚,乃回傷現象,第四次回診言諸症幾除,一年後再就醫時言痠痛未再發作。

 

    扭挫傷後遺症乃指扭傷或挫傷急性期的瘀腫痛緩解後,所遺留下來的患部痠痛,筋緊無力感,活動至某角度會痛等症狀,痠痛常呈線狀分佈,且常因不當或較劇烈的活動患部而引發疼痛,於天冷或過勞身倦時亦會使痛加劇。因為扭挫傷在局部傷處復原後,神經網常仍處於扭曲、拉緊、牽扯甚至缺損狀態,故遺留痠痛無力的後遺症,中醫言其「氣不通、不順」,西醫則應理解為「神經傳導障礙」,只是目前西醫對此異常並無診治儀器,然藉著「無相氣學」所強化出來的『氣感』做為診治工具,可彌補現代醫學的不足。依筆者氣感體驗,以右手之氣觸探、撥動痠痛患部之氣或屈伸轉動患部時,左手掌面可感覺如絲狀、線狀或網狀的氣阻線連到腦部、脊椎,甚至體內臟腑,而治療目標則是運用推拿針灸等順氣理療方法,將這些氣阻網線疏通順暢,痠痛便可隨之緩解。

 

    中國武學強調『力由脊發』,四肢是藉肌肉肌腱韌帶附著於驅幹脊柱架構上,並接受腦脊髓神經的控制而運動。是故一個傷害的完整治療除了必需局部傷區的修補重建外,還包括神經傳導的恢復順暢,以及施力架構的調整穩固,後遺症才會減至最低程度。因此,筆者強調扭挫傷後遺症的還原,必需兼顧以下三個步驟:

       一、手法順氣以處理中樞神經的緊張,或推拿整脊調整脊椎不正導致動作的掣動;

       二、針灸或推拿順氣,疏通氣阻路線;

       三、推拿患部,理筋順氣。

 

  所謂『回傷』,就是讓已經受傷的部位活化,因為順氣或推拿後,傷區的動脈血管會加強增生,原要枯萎或扭曲的血管會膨脹,神經也會跟著延伸,面對已經硬化的舊傷,這些血管、神經都會受到相對的反作用力,所以會有痠痛症狀。但不是每位患者都有,通常起初的傷害愈嚴重,修復的結果愈不理想時,於推拿後一至四天較容易有回傷現象,且痠痛的程度也愈厲害。回傷後,痠痛會顯著緩解,感覺患部較結實而有力。

 

    人體受傷後,神經網的損傷情況錯縱複雜,藉由氣的感知,將痠痛的治療由「點」的層面提升到「線、面」的層面,患部的復原才能夠儘可能趨近完整。筆者大膽預期:人的本能--『氣感』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流行的診治工具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