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、一般須知:
1. 正確的煎法可提昇藥物之療效。
2. 煎藥容器以砂鍋為佳,其次陶瓷、搪瓷、彩色鍋或不銹鋼鍋均可;忌用鐵器或鋁鍋或銅鍋。
3. 煎藥一般用純淨冷水,不宜用熱水。
4. 煎藥一般先用急火(武火),煮沸後,改用微火(文火);且不宜頻頻打開鍋蓋。
貳、煎藥方法:
1、先將藥物放入鍋內,加入足量冷水(約淹過藥面)浸泡約20分鐘,再行煎煮。
2、一帖藥一般可煎兩回,煎時水約蓋過藥面;頭煎,約可用三碗水煎煮一碗半。
(感冒藥約需20至30分鐘;補養藥約需40至50分鐘);次煎,約可用兩碗水煎煮成八分。
3、將兩次煎液混合後,使濃度、藥性相同,再依處方等分服用。
4、未服用之煎液,宜放置於冰箱保存(最多不超出2 ~ 4天),待飲前再行加溫。
5、「一般煎藥時間參考表」:
用水量(碗) |
三碗水 |
四碗水 |
五碗水 |
六碗水 |
七碗水 |
八碗水 |
煎藥時間 |
40分鐘 |
50分鐘 |
65分鐘 |
80分鐘 |
100分鐘 |
120分鐘 |
6、特殊煎法:
F先煎 先煎:增加藥物溶解度或降低毒性,一般先煎煮20分鐘。
如藥材:鱉甲、龜板、石膏、龍骨等;附子先煎煮約30~60分
後下:減少揮發油的耗損及成份被破壞,煮好前3~5分鐘將藥物放入。
如藥材:薄荷、紫蘇、大黃等
包煎:藥材較輕小,並防止藥汁糊漿。
如藥材:車前子、五味子等
烊化:溶化的意思,含有大量膠質或黏性成份較多,能在加溫後快速溶解。
如藥材:阿膠、龜鹿二仙膠等
沖服:直接沖泡服用,因有大量揮發性,故不宜入鍋。
如藥材:川七(研粉)
參、一般一日一帖,分早、晚或三餐各服一次;其他則視病情需要,再依處方另行增減。
肆、一般藥物宜在飯後一小時溫服;滋補藥物宜在飯前服用;對胃腸刺激藥物宜在飯後服用;瀉下、驅蟲藥物宜在空腹服用;安神藥物宜在睡前服用;特殊情況宜遵醫囑服用。
伍、一般於服藥期間,忌食生冷、油膩之品,以免影響藥物吸收。
陸、一般尚未用到之藥物應包妥置於冰箱冷藏,以免發霉或變質。
柒、服藥後觀察:
F 預防嘔吐方法:用藥前可先服用少量薑汁、少許薑片。
F 服用發汗解表藥後,需多喝開水或熱稀飯幫助藥力,並加蓋衣服,讓全身微出汗。
F 服藥期間如有不適時,可先停藥及詢問醫師,告知服藥反應。
烏日聯和中醫診所 預約專線04-23365135